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新闻 >> 传媒扫描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副院长顾行发:空间信息产业小心被“卡脖子”

发布时间:2019-04-18

  ■本报记者 王卉

  “通过支持政府精细管理、精准治理和大众精致生活,发展以空间信息资讯服务为导向的空间信息产业,可望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升级换代。”近日,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顾行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空间信息产业5年内将发展到万亿元规模。

  据记者了解,美欧都在通过国家政策、政府采购、信用担保、企业整合等手段,积极扶持相关优势企业打造全球卫星应用商业平台。

  我国也积极推进自主卫星应用,并在部委和省级政府层面基本实现了工程化、业务化应用,但大多是依托国家事业单位及其运营的公益性服务平台。在顾行发看来,我国卫星应用及产业发展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当前卫星应用主要服务国家和行业用户,对于地方、企业和大众用户的服务力度和深度不够,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公益性服务平台缺乏市场竞争机制,长期以来管理职责不明、共享流通不畅、政企角色不分、公商运营界面不清,尤其是商业开发与社会服务严重滞后于卫星系统建设,导致我国的空间信息大众化应用与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规模和性能极不相称。

  二是卫星应用的高科技成果无法落地,科研与市场脱节严重,商业运营与服务能力严重不足。我国80%以上商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遥感处理技术与软件等严重依赖国外,占用户比例90%以上的广大市县/乡镇基层政府和大众无法可靠、稳定地获取适用的空间信息保障,导致国家关于空间基础设施的庞大投资未能有效形成强大的产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使我国的空间信息产业极易遭受类似高性能芯片的“卡脖子”威胁。

  为此,顾行发建议加快推进国家级全球卫星应用商业平台建设。为此需要尽快理顺我国政—研—产—用等各方关系,构建国家级全球卫星应用商业平台投放市场,积极协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等自主空间信息资源有效汇集,以便充分调动广大社会资源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能动性,支持国家空间基础设施运营和空间信息应用模式创新。

  顾行发同时建议,加速制定我国空间信息应用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他表示,为保障国家空间信息应用的科学性、高效性和安全性,推进全球卫星应用商业平台的建设,有效降低国家投资成本,需加速完善和制定相关空间信息应用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规可矩,确保国家空间基础设施运营和空间信息应用数据资源的充分开放、便捷流通、有序使用和安全可控。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9-04-18 第4版 综合)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4/345280.shtm?id=345280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