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新闻 >> 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26期青年云沙龙召开

发布时间:2022-11-21

  11月13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26期青年云沙龙在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召开,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浮空器系统研究发展中心和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共同承办。

  本期青年云沙龙主题为“空天电源技术及应用”,在我国不断推进建设航天强国、航空强国的背景下,从航空、航天和临近空间三个领域对空天电源最新技术进展、应用前景及未来挑战展开研讨。

  开幕式由本次会议召集人、空天院研究员徐国宁主持。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丁立健教授,空天院党委书记蔡榕研究员和浮空器系统研究发展中心主任杨燕初研究员依次致欢迎辞。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材料能源处处长何京东致闭幕辞。会议主题报告环节由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李虹主持,专题讨论环节由清华大学教授张品佳主持,空天院科技处副处长牛沂芳参会。

  蔡榕指出,电源分系统是空天飞行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线和关键分系统,其性能和可靠性是空天飞行器正常运行的前提。在广阔的空天信息领域,空天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国家队将同广大研究人员、专家学者共同发展和加强我国空天探索和利用的能力,一同致力于解决空天信息领域重大工程和基础理论问题。希望本次学术沙龙能够加强本领域内科研人员的交流,碰撞学术思想,激发学术灵感,进一步促进我国空天电源技术的进步。

  丁立健指出,空天科技不仅改变了人类工作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崛起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空天电源技术是电气与材料等学科高度交叉融合的前沿领域,也是近年来电工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人类对空天领域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对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的技术挑战及难题是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共同攻克的。

  杨燕初指出,目前以高空气球、飞艇为代表的浮空飞行器广泛应用于临近空间探索和试验,电源技术作为影响临近空间飞行器持久驻空的关键和瓶颈技术之一,相比于航天飞行器电源系统,其结构更庞大、电压和功率更高、环境和工况更复杂,开展包括航空、航天和临近空间电源等空天电源领域的交流合作是很有必要的,希望能够凝聚国内该领域专家学者,聚焦问题,探讨技术,分享成果,为我国临近空间电源的发展建言献策。

  开幕式环节举行了“空天电源大讲堂”的揭幕仪式,蔡榕、何京东和张品佳共同为“空天电源大讲堂”揭幕,诚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空天院讲课和指导。设立“空天电源大讲堂”学术交流平台旨在拓展与国内外优势单位在空天电源领域学术交流渠道,促进航空、航天和临近空间电源技术的有机融合,聚焦空天电源关键技术及挑战,及时了解领域动态信息和分享科研进展及成果。此外,空天院联合北航学报开设了“临近空间飞行器电源技术”专刊,继续面向全国征集优秀稿件。

  会议邀请了徐国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研究员刘治钢、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李伟林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王懿杰四位青年学者,围绕航空、航天和临近空间飞行器电源技术开展前沿技术报告。徐国宁以“临近空间电源技术进展及挑战”为题介绍了临近空间飞行器和电源系统的发展现状及技术特点,介绍了实现临近空间浮空器昼夜循环能源的关键技术和空间太阳电池高空气球标定等临近空间电源技术的最新进展。刘治钢以“航天电源技术进展及挑战”为题,从航天电源系统的技术进展、发展需求和未来方向等角度,以卫星平台和空间站、深空探测等型号任务为例,介绍了航天电源技术进展及挑战。李伟林以“航空电源技术进展-从多电飞机到电推进飞机”为主题,以民航飞机为例,介绍了飞机供电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多电飞机的产生原因、电器系统特性和有关发展计划,从发展必要性、关键技术体系和国内外研究情况等角度详细介绍了电推进飞机技术。王懿杰以“无线能量信号同步传输技术”为主题分享了无线能量信息同步传输技术方面的科研进展,主要关注近场共用能量通道通信,并详细介绍了载波注入式SWPIT和自谐振式SWPIT方面的工作。

 

  何京东在闭幕辞中指出,该学术沙龙活动聚集了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各自领域从事空天电源领域的青年学者,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报告和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他指出,空天科技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科院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一直以来对航空、航天以及临近空间面临的能源和材料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持续关注和支持。本次青年云沙龙的成功举办和“空天电源大讲堂”的设立,对促进空天电源技术科技成果、学术灵感在行业内的交流分享,促进学术和技术进步有重要意义。
“空天电源大讲堂”揭幕仪式
 
现场合影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