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新闻 >>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空天院基于遥感影像监测藏羚羊生存环境的科研成果在《Science》上发表Letter文章

发布时间:2019-10-22

  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博士生裴杰等基于遥感影像监测青藏高原藏羚羊生存环境的研究成果在《Science》上发表Letter文章。

  该文指出,尽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政府严格的保护措施下,青藏高原藏羚羊个体数量已显著恢复到2016年的20万只以上,但是藏羚羊仍面临着由气候变化导致的生存威胁。可可西里地区卓乃湖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对于藏羚羊种群繁衍至关重要,因为每年夏天有上万只藏羚羊跋涉数百公里前往卓乃湖产仔。但是,受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影响,近半世纪以来可可西里地区降水持续增加,同时卓乃湖在经历了2011年8月强降雨过程后水位快速上升,于9月中旬发生了大溃堤,引发洪水灾害,湖水大量外溢。由洪水冲刷形成的新河床阻断了三江源地区藏羚羊前往卓乃湖南岸产羔的迁徙路径。

  研究基于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博士郭新磊对于青藏高原野生动物保护的长期关注,在研究员牛铮和副研究员王力的指导下,裴杰等利用2008年至2014年6-7月30米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TM/ETM+/OLI)合成影像,分析了卓乃湖溃堤前后水体面积变化。遥感解译结果显示,溃堤后,湖水面积减少40%以上。卓乃湖湖岸线大幅退缩,土地沙化严重,直接导致藏羚羊生存环境恶化,同时饮水距离增加。研究进一步结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系博士徐雯靓提供的同时期藏羚羊活动点数据,直观地显示了卓乃湖溃堤对于藏羚羊种群活动的影响。

  该研究是地球大数据在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典型应用,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服务于科学决策。此次在《Science》发表的文章是受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资助,由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共同合作完成。

  原文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6/6462/194

卓乃湖溃堤前(2008-2011年)和溃堤后(2012-2014年)Landsat卫星合成影像对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