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新闻 >>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

发布时间:2022-09-28

  9月27日,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成立仪式暨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陆地观测卫星共性应用支撑平台成果发布会在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举行。

  中科院院士童庆禧、薛永祺、周成虎、王建宇,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刘文清、王桥,中科院发展规划局局长翟立新、处长潘韬,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处长文质彬,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处长赵涛,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主任赵坚,以及来自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应急管理、交通、水利等领域的专家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单位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工程中心主任顾行发主持,空天院院长吴一戎院士、副院长张兵研究员、科技处处长周翔等参会并讲话。

  工程中心上级主管部门为中科院,牵头建设单位为空天院,联合北京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是我国遥感科学与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前身为2008年由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历经十余年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建立从卫星数据接收、处理、产品开发到共享服务完整的遥感卫星应用技术链条与验证平台,系统提升我国遥感卫星应用的广度、深度和效益,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民用航天预先研究,以及我国首个遥感卫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等国家重大遥感卫星计划任务的论证和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2021年12月,实验室正式纳入国家发改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序列管理。工程中心的成立是我国确保卫星应用技术自主可控、为激活和释放卫星应用效能提供关键共性科技支撑的重要举措。

  工程中心主任、空天院研究员顾行发介绍,卫星遥感正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我国遥感卫星应用已形成基础设施强、应用场景多、创新要素多、从业人员多和市场规模大的特色,并逐步与传统产业和新兴互联网产业相融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在上百颗遥感卫星和上千种遥感应用之间,有一个必不可少但容易忽略的中间环节,就是当前存在共性产品和共性技术支撑服务严重欠缺的问题。

  顾行发指出,共性产品和共性技术是解决遥感数据到业务应用的基础环节,是大量用户和技术人员都要面临的技术处理、产品加工和信息分析的共性问题。因此,为保障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的卫星数据“一星多用、多星组网”“资源高效利用”等要求,工程中心在调研分析21个行业部委140余项卫星遥感应用业务需求基础上,设计了空基遥感应用共性产品和共性技术体系,将具有基础、通用性的信息产品和相关的技术工具,通过网络平台共享给有需求的用户,降低各层次用户的应用技术门槛,提升空基数据产品的标准化和定量化精度。

  工程中心理事长、空天院院长吴一戎院士指出,遥感科技既能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又能服务于百姓生活,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工程中心的前身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近年来参与论证和实施了我国多项重大民用遥感卫星计划和任务,为系统提升我国遥感卫星应用的广度、深度和效益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希望工程中心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国家和行业战略需求为出发点,聚焦解决卫星遥感应用中的“卡脖子”问题,打造成为提升空天信息产业创新效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和支撑航天强国建设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工程中心科技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童庆禧表示,实验室肩负着国家重大工程实施、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围绕服务于国家对地观测重大需求的战略定位,历经十余年,在行业贡献、国家任务、研发投入、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平台支撑、科研奖励等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建设成效显著。成立工程中心既是国家对其建设成效的高度肯定,同时也对新中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工程中心用户委员会主任、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副主任方洪宾表示,工程中心建设的源头在于国家重大需求,出口在服务和应用。用户委员会作为卫星应用主要行业、区域单位的代表,将和工程中心重大项目建设、实施、运行团队紧密合作,以应用需求为牵引,坚持开放共享,形成以遥感共性产品为核心、与各相关部门和用户单位互联互通的运行和服务模式。

  同日,工程中心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陆地观测卫星共性应用支撑平台”。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空天院研究员周翔介绍,该平台面向卫星遥感应用共性、基础性服务需求,提供空间信息产品质量检验与品质保障能力,提高遥感卫星应用精细化、定量化水平,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平台经过4年的建设实施,取得了首批成果。平台首次建成覆盖全国、遥感全要素、规模最大的遥感共性产品真实性检验站网体系,推动遥感产品的检验验证由实验室走向常态化、业务化,实现24种以上共性产品的高精度处理和共性技术服务,支撑推进各领域综合应用和产业加速发展。

  平台已建成由全国48个站点组网运行的光学/微波卫星真实性检验站网;形成6个综合实验场的联合试验与检验技术能力;建成几何、辐射、陆表、植被、水体、大气等6类24种共性信息产品的检验与仿真分析能力,以及影像校正、信息提取、定量反演、检测评价、分发服务、标准等6大类共性关键技术的检验与评价能力;提供共性技术工具超过140个;支持13个以上行业和区域用户部门技术培训与资源共享;每年可开展4次以上行业部门的联合试验,为各领域综合应用提供同步观测、模型算法、产品检验、仿真数据、真值数据、交流平台等业务化多层次共享服务。相应成果可在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减灾防灾等国家重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次会上,还宣布了中心应用与产业发展基地建设的战略规划,在全国建设京津冀应用与产业发展基地、长三角应用与产业发展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应用与产业发展基地、数字黄河应用与产业发展基地、长江大保护应用与产业发展基地,推进遥感卫星应用的技术成果转化与产学研用模式建立,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数字经济发展。

工程中心主任顾行发主持

 

  工程中心理事长、空天院院长吴一戎院士讲话

 

  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空天院研究员周翔介绍平台成果

 

  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现场

 

  工程中心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陆地观测卫星共性应用支撑平台”

 

  合影

 

  共性应用支撑平台概况

 

  陆地观测卫星共性应用支撑平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