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新闻 >>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项“亚洲水塔区水循环动态监测与模拟”取得阶段性进展

发布时间:2022-12-23

  2022年12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各专项任务(以下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项”)陆续召开2022年度专项总结会议,总结专项实施以来的重要进展,评估阶段性成果,研讨科考专项第二期重点工作。其中“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项”任务二专题6“亚洲水塔区水循环动态监测与模拟”,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兰州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等13家参研单位开展考察研究,自2019年任务启动以来,如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第一期各项考核指标,顺利通过中期评估,并入选“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项”亮点成果。

  “亚洲水塔区水循环动态监测与模拟”在专题负责人施建成、卢麾、胡斯勒图的带领下,经过科考团队全体成员为期三年的扎实工作和通力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和成果,具体包括:一是开发了6种辐射平衡和9种水循环关键要素的遥感反演算法,突破了高原日尺度的观测能力。生产的数据集已在青藏高原数据中心共享(8种)和专题内部平台共享(7种),支撑了区域气候-陆面和多圈层水文模式的验证和改进。二是改进了亚洲水塔区域大气-陆面耦合模式,形成了针对青藏高原特殊情况的近地表气象要素生产能力,生产了青藏高原地区优于国内外现有产品的9km(42年)近地表大气再分析数据集以及1979-2020年共42年的降水数据集。三是在地表-地下水水文模型方面,完成了考虑冰川消融、积雪冻土和地下水侧向流的地表-地下水耦合模型的研发以及陆地水储量同化系统的构建;初步完成了对同化系统的验证和评估。同化产品与GRACE卫星观测的相关系数提高、均方根误差降低,并发现高原总体地下水位变浅。四是完成了在青藏高原长江源、黄河源、雅鲁藏布江、萨尔温江和印度河五大流域的模型评估验证,揭示了冰川消融对雅鲁藏布江径流的影响机理以及青藏高原内流区湖泊扩张的主要驱动机制。

  上述成果对青藏高原评估亚洲水塔水循环特性、形成机理及其变化方面开展全面细致的研究与评价,为亚洲水塔区主要流域水资源量的估算提供重要依据,为国家围绕亚洲水塔区的战略规划和科学布局提供决策支持。

  “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项”是一项国家重大标志性科学工程,围绕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变化及其影响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聚焦资源环境效应、资源环境承载力、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与影响、生态屏障优化、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与适应、灾害风险防治等重点问题,重点考察研究过去50年来变化的过程与机制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揭示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变化机理,优化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出亚洲水塔与生态安全屏障保护、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建设和绿色发展途径的科学方案。在第一次青藏科考的基础上,“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项”突出以变化为主题的考察研究,评估与预测未来变化趋势,强化科考数据的共享集成和科考成果的产学研融合,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专题任务2022年度总结会议合影

附件: